四、長相思
〔題考〕
古詩曰:「客從遠方來,遺我一書札。上言長相思,下言久別離。」又曰:「文綵雙鴛鴦,裁為合歡被。著以長相思,緣以結不解。」李陵詩曰:「行人難久留.各言長相思。」蘇武詩曰:「生當復來歸,死當長相思。」古人輒用「長相思」三字入詩中,其為當時極熟之民間成語可知。厥後演為樂府,【樂府詩集】收入【雜曲歌辭】。梁 張率始以此三字為句之發端;而陳後主、江總輩,復襲其調。至唐 李白等亦仿作之,迺成詞之專調矣。又名﹝雙紅豆﹞、﹝山漸青﹞、﹝憶多嬌﹞、﹝吳山青﹞。
〔作法〕
本調三十六字,為雙調中之最短者。前後闋起二句,俱用疊韻,此為定格,不可悖者。句法與平仄,前後闋完全相同。後闋起為三字疊句,第一字應仄,第二、三字應平,(前闋「水」字以上聲作平聲)第三句為七言句,第一字可平。第四句為平起五言句,第一字應仄,第三字應平,與普通五言句不同。按樂天此詞,前闋平仄多誤,故當以後闋為準也。
長相思‧別情 白居易
汴水流,
◆☉△ (平韻)
泗水流,
◆☉△ (用疊韻不可改,協平韻)
流到瓜州古渡頭,
☉◆◇◇☉◆△ (協平韻)
吳山點點愁。
☉◇☉◆△ (協平韻)
思悠悠,
◆◇△ (協平韻)
恨悠悠,
◆◇△ (用疊韻不可改,協平韻)
恨到歸時方始休,
☉◆◇◇◇◆△ (協平韻)
月明人倚樓。
◆◇◇◆△ (協平韻)
(◇平聲 ◆仄聲 ☉可平可仄 △平韻 ▲仄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