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九、千秋歲
〔題考〕
萬歲千秋,本指長壽;「窮萬祀而不異,歷千秋而不萎」,已見謝偃【高松賦】。入唐,因玄宗定誕辰為千秋節,於是「千秋」「萬歲」之運用,更為普遍。【唐書張九齡傳】:「初,千秋節,王公並獻寶鑑,九齡上【事鑑】十章,號【千秋金鑑錄】。」【隋唐嘉話】:「八月初五日,明皇生辰,為千秋節,士庶結承露囊,更相遺問。」可知唐代中葉,對于千秋節之重視,無間朝野也。故王維詩云:「共歡天意同人意,萬歲千秋奉聖君。」詞名之創,本含祝頌,蓋即「千秋萬歲」之省耳。
〔作法〕
本調七十一字。首句四字,與﹝減蘭﹞第一句同。第二句五字,與﹝卜算子﹞第二句同。第三、第四句,與﹝天仙子﹞第四、五句同。第五、六句與﹝菩薩蠻﹞第五、六句同;但宜用對偶。末二句則與﹝漁家傲﹞末二句同。後半換頭。首為五言仄韻句,第一字可平。餘均同前闋。
千秋歲‧夏景 謝逸
楝花飄砌。
☉◇☉▲(仄韻)
蔌蔌清香細。
☉◆◇◇▲(協仄韻)
梅雨過,
☉◆◆(句)
蘋風起。
◇◇▲(協仄韻)
情隨湘水遠,
☉◇◇◆◆(句)
夢繞吳峰翠。
☉◆◇◇▲(協仄韻)
琴書倦,
◇☉◆(句)
鷓鴣喚起南窗睡。
☉◇☉◆◇◇▲(協仄韻)
密意無人寄。
☉◆◇◇▲(協仄韻)
幽恨憑誰洗。
☉◆◇◇▲(協仄韻)
修竹畔,
☉◆◆(句)
疏簾裡。
◇◇▲(協仄韻)
歌餘塵拂扇,
☉◇◇◆◆(句)
舞罷風掀袂。
☉◆◇◇▲(協仄韻)
人散後,
◇☉◆(句)
一鉤新月天如水。
☉◇☉◆◇◇▲(協仄韻)
(◇平聲 ◆仄聲 ☉可平可仄 △平韻 ▲仄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