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二、過秦樓
〔題考〕
秦樓之名,昉於羅敷 ﹝陌上桑﹞:「日出東南隅,照我秦氏樓。」厥後泛指歌舞之所,李白詞:「蕭聲咽,秦娥夢斷秦樓月。」亦以名酒樓,【攬轡錄】:「過相州市,有秦樓、翠樓、康樂樓,皆旗亭也。」於是「秦樓」之名,運用浸廣,遂以入詞。李甲詞有「雙燕來時,曾遇秦樓」句,即以名調。但此調異名甚多,有﹝惜餘春﹞、﹝惜餘春慢﹞、﹝蘇武慢﹞、﹝選冠子﹞等,字數不同,原總一調耳。(見萬樹【詞律﹞)
〔作法〕
本調一百十一字。起為四字對句。第三句六字起韻,中惟「葉」字可平,餘均不能移易。第四、五句亦為四字對句,與﹝解語花﹞首二句同。第六句與第三句同。第七句與第八句,平仄一定;但上句於第三、四字換平,則第五字應仄。又兩句相連,作上四下六亦可,俱有先例也。第九句四字仄協,宜與上兩句語氣連頁。結為四字三句,上加一字豆,與﹝鎖窗塞﹞上闋結句同。自第六句至此,平仄均不能有所移易。後闋相同;惟起句加三字豆,而結句減去二字,成為上五下六,或上三下八之十一字句耳。
過秦樓‧秋夜 周邦彥
水浴清蟾,
◆◆◇◇(句)
葉喧涼吹,
☉◇◇◆(句)
巷陌馬聲初斷。
◆◆◆◇◇▲(協仄韻)
閒依露井,
◇◇◆◆(句)
笑撲流螢,
☉◆◇◇(句)
惹破畫羅輕扇。
◆◆◆◇◇▲(協仄韻)
人靜夜久憑欄,
◇◆◆◆◇◇(句)
愁不歸眠,
◇◆◇◇(句)
立殘更箭。
☉◇◇▲(協仄韻)
嘆年華一瞬,
◆◇◇◆◆(句)
人今千裡,
◇◇◇◆(句)
夢沉書遠。
◆◇◇▲(協仄韻)
空見說、
◇◆◆(豆)
鬢怯瓊梳,
◆◆◇◇(句)
容銷金鏡,
☉◇◇◆(句)
漸懶趁時勻染。
☉◆◆◇◇▲(協仄韻)
梅風地溽,
◇◇◆◆(句)
虹雨苔滋,
☉◆◇◇(句)
一架舞紅都變。
◆◆◆◇◇▲(協仄韻)
誰信無聊為伊
◇◆◇◇◆◇(句)
才減江淹,
◇◆◇◇(句)
情傷荀倩。
☉◇◇▲(協仄韻)
但明河影下,
◆◇◇◆◆(豆)
還看疏星幾點。
☉◆◇◇◆▲(協仄韻)
(◇平聲 ◆仄聲 ☉可平可仄 △平韻 ▲仄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