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十、齊天樂
〔題考〕
【宋書樂志】:「英勳冠帝側,萬壽永齊天」;於是「齊天」二字,恆用以比壽。入宋,譜入樂章,成為曲名。考【宋史樂志】:「教坊樂所奏,凡十八調,四十六曲,一曰正宮調,其曲三:曰梁州、瀛府、齊天樂。」是太宗時為廟堂宴享之樂章,嗣後散入民間,遂為詞調牌名。【圖譜】不收﹝齊天樂﹞而收﹝五福降中天﹞及﹝臺城路﹞,不知即係一調異名,宜其為萬氏所嗤也。(見【詞律】)按又名﹝如此江山﹞。
〔作法〕
本調一百零二字。首句七字起韻,與﹝晝夜樂﹞起句句法同。次句六字,必作平平仄平平仄,不可移易。第三、第四為四字對句,平仄亦有一定。第五句六字,語氣承上兩句而協韻,第一字可仄。第六句四字,協韻,平仄不能易。第七句五字,句法上一下四,第二字平仄不拘。第八句四字,協韻,與上句語氣呼應,不啻上五下四之九字句。第九句十一字,上為四字豆,平仄不能易;下「獨」字可平可仄,而不可用上去,音律所關也。後闋首句六字,協韻,應作平平仄平仄仄,定格如是,不可移易。次句五字,與下句四字,自相呼應,平仄俱有一定;惟五字句法,有作上一下四者。第四至第九句,與前闋第三至第八句同;惟結句九字,上四字豆亦同前,下五字當作上三下二,而平仄不可移易耳。
齊天樂‧蟋蟀 姜夔
庾郎先自吟愁賦,
☉◇☉◆◇◇▲(協仄韻)
淒淒更聞私語。
◇◇◆◇◇▲(協仄韻)
露濕銅鋪,
◆◆◇◇(句)
苔侵石井,
◇◇◆◆(句)
都是曾聽伊處。
☉◆☉◇◇▲(協仄韻)
哀音似訴,
◇◇◆▲(協仄韻)
正思婦無眠,
◆☉◆◇◇(句)
起尋機杼。
◆◇◇▲(協仄韻)
曲曲屏山、
◆◆◇◇(豆)
夜涼獨自甚情緒。
◆◇☉◆◆◇▲(協仄韻)
西窗又吹暗雨。
◇◇◆◇◆▲(協仄韻)
為誰頻斷續,
◆◇◇◆◆(句)
相和砧杵。
◇◆◇▲(協仄韻)
候館吟秋,
◆◆◇◇(句)
離宮弔月,
◇◇◆◆(句)
別有傷心無數。
☉◆◇◇◇▲(協仄韻)
豳詩漫與,
◇◇◆▲(協仄韻)
笑籬落呼燈,
◆☉◆◇◇(句)
世間兒女。
◆◇◇▲(協仄韻)
寫入琴絲,
◆◆◇◇(豆)
一聲聲更苦。
◆◇◇◆▲(協仄韻)
(◇平聲 ◆仄聲 ☉可平可仄 △平韻 ▲仄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