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八、一翦梅
〔題考〕
宋人稱一枝曰一翦,元好問【牡丹】詩:「金刀一翦腸堪斷,綠鬢劉郎半白生」;是一翦梅者,即一枝梅也。古時遠地贈人,輒以梅花一枝,表相思。【荊州記】:「陸凱自江南,以悔花一枝寄長安與范曄,贈以詩曰:『折梅逢驛使,寄與隴頭人;江南無所有,聊贈一枝春。』」劉克莊詩:「輕煙小雪孤行路,折賸花寄一枝。」詞名﹝一翦梅﹞,即於斯取義也。
〔作法〕
本調六十字,七言與四言相間而成。首句為平韻七言句,但除第一字外,平入不能移易。次為四字兩句,句法平仄俱無二致,(第一字均可仄)故不妨用疊句疊韻;如李易安詞:「纔下眉頭,卻上心頭,」即其例也。第四句與﹝臨江仙﹞第三句同。第五第、六句仍為四字兩句,與次三兩句同。後闋全同前闋。
一翦梅‧春思 蔣捷
一片春愁帶酒澆。
☉◆◇◇◆◆△(平韻)
江上舟搖,
☉◆◇△(協平韻)
樓上簾招,
☉◆◇△(協平韻)
秋娘容與泰娘嬌。
☉◇☉◆◆◇△(協平韻)
風又飄飄,
☉◆◇△(協平韻)
雨又瀟瀟。
☉◆◇△(協平韻)
何日雲帆卸浦橋。
☉◆◇◇◆◆△(協平韻)
銀字箏調,
☉◆◇△(協平韻)
心字香燒,
☉◆◇△(協平韻)
流光容易把人拋。
☉◇☉◆◆◇△(協平韻)
紅了櫻桃,
☉◆◇△(協平韻)
綠了芭蕉。
☉◆◇△(協平韻)
(◇平聲 ◆仄聲 ☉可平可仄 △平韻 ▲仄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