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十、瑤台聚八仙
〔題考〕
瑤臺為仙人所居,錯見於唐人詩中;如李白之「會向瑤臺月下逢」,許渾之「曉入瑤臺露氣清」,李商隱之「更在瑤臺十二層」,皆是也。八仙之稱,最早亦起於唐,李白與賀知章、李適之、王璡、崔宗之、蘇晉、張旭、焦遂為飲中八仙,杜甫有【飲中八仙歌】,事見【新唐書】。本詞即併取上義以為名。且詞中有「醉餐石髓,白眼青天」句,正杜詩中「宗之瀟灑美少年,舉觴白眼望青天,皎如玉樹臨風前」之語,尤可見詞名之由來矣。又名﹝新雁過妝褸﹞、﹝八寶妝﹞。
〔作法〕
本調九十九字。首句四字,起平韻,第一字可仄。次句九字,上三字為豆,第二字可平;下六字協韻,平仄不能移易,且以第二字用去聲為佳。第三句四字;第四句六字,平仄俱不可易。第五六句乃七言詩句一聯,與﹝憶江南﹞第三、四句正同。第七句為三字句,協韻;仄平平乃係定格;與﹝憶王孫﹞第四句同。第八、九句皆四字句,上仄收,下平協,平仄有一定。後闋換頭。首句上四字全平,下二字全仄,不能易。(「兩」作平聲)第二、三句亦俱四字句,上加一豆耳;平仄不能移易。又語氣須貫,彷彿上五下四之九字句。第四五句與前闋第四五句同;惟此作前闋「也知遊事」為仄平平仄,後闋「峭壁誰家」為仄仄平平,似又相異,但吳夢窗作「雁風自勁」,則正與前半句法同也。第六句六字仄收,第一、三字平仄不拘。第七句八字,上一下七,即七言句冠一豆耳;然僅「抱」字可平。結尾十二字,分為三句,首為三字;次為五字;上一下四,末為四字。其中「石」與「白」,可平,「青」可仄;惟「青」作仄,則「白眼」俱當作平;夢窗作,其先例也。
瑤台聚八仙‧寄興 張炎
秋月娟娟,
◇◆◇△(協平韻)
人正遠、
◇☉◆(豆)
魚雁待拂吟箋。
◇◆◆◆◇△(協平韻)
也知游事,
◆◇◇◆(句)
多在第二橋邊。
◇◆◆◆◇△(協平韻)
花底鴛鴦深處睡,
☉◆◇◇◇◆◆
柳陰淡隔裡湖船。
☉◇◆◆◆◇△(協平韻)
路綿綿。
◆◇△(協平韻)
夢吹舊曲,
◆◇◆◆(句)
如此山川。
◇◆◇△(協平韻)
平生幾兩謝屐,
◇◇◇◇◆◆("兩"字作平)
便放歌自得,
◆◆◇◆◆(句)
直上風煙。
◆◆◇△(協平韻)
峭壁誰家,
◆◆◇◇(句)
長嘯竟落松前。
◇◆◆◆◇△(協平韻)
十年孤劍萬里,
☉◇☉◆◆◆(句)
又何似畦分抱甕泉。
◆☉◆◇◇☉◆△(協平韻)
中山酒,
◇◇◆(句)
且醉餐石髓,
◆◆◇◇◆(句)
白眼青天。
☉◆☉△(協平韻)
(◇平聲 ◆仄聲 ☉可平可仄 △平韻 ▲仄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