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六、滿江紅
〔題考〕
【詞學全書 填詞名解】:「唐【冥音錄】載曲名﹝上江虹﹞,後轉二字,得今名。」按萬氏【詞律】,引【冥音錄】作﹝上江紅﹞。但「上」諧作「滿」,音殊不類。考【本草綱目】有「滿江紅」水草,為浮游水面之細小植物;一名芽胞果。想唐宋時,民間已有此種名稱之水草,隨取入詞,未可知也。或以董穀【碧里雜存】載有「滿江紅」為江淮船名;則故事始自明太祖,當非詞名所本也。
〔作法〕
本調九十三字。首句四字,不用韻,與﹝錦纏道﹞首句同。次句七字,起韻,上三字為豆,第一、三字可仄,下四字,第一、三字平仄不拘。第三、四句為四字兩句,上加三字豆。「空」「悵」二字可仄可平;「山」「形」二字亦平仄不拘。其句法與﹝瀟湘夜月﹞前闋末句相同;惟一為仄協,一為平協耳。第五、第六俱七言句,上句仄起仄收,不用韻,下句平起仄韻;宜用對偶。第十句八字,句法上三下五,實即平起平收之七言句,上加一字豆也。末句三字,作平平仄,乃定格;而語氣須與上句相貫。後闋換頭。起四句皆三字仄句,第二、第四句協韻,第一句第二字,第三句第一、二字,俱不拘平仄。此四句既可一、二兩句自為對偶,亦可以上二句對下二句。第五、六句亦為兩四字句,上加一豆;上句「荒」字可仄,下句協韻而平仄不可移易。此八字宜用對偶。以下均與前闋第五句以下相同。
滿江紅‧金陵懷古 薩都拉
六代豪華,
☉◆◇◇(句)
春去也、
☉☉◆(豆)
更無消息。
☉◇☉▲(仄韻)
空悵望、
☉☉◆(豆)
山川形勝,
☉◇☉◆(句)
已非疇昔。
◆◇◇▲(協仄韻)
王謝堂前雙燕子,
☉◆☉◇◇◆◆(句)
烏衣巷口曾相識。
☉◇◆◆◇◇▲(協仄韻)
聽夜深寂寞打孤城,
◆☉◇☉◆◆◇◇(句)
春潮急。
◇◇▲(協仄韻)
思往事,
◇☉◆(句)
愁如織。
◇◇▲(協仄韻)
懷故國,
☉☉◆(句)
空陳跡。
◇◇▲(協仄韻)
但荒煙衰草,
◆☉◇◇◆(句)
亂鴉斜日。
◆◇◇▲(協仄韻)
玉樹歌殘秋露冷,
☉◆☉◇◇◆◆(句)
胭脂井壞寒螿泣。
☉◇☉◆◇◇▲(協仄韻)
到而今只有蔣山青,
◆☉◇☉◆◆◇◇(句)
秦淮碧。
◇◇▲(協仄韻)
(◇平聲 ◆仄聲 ☉可平可仄 △平韻 ▲仄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