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十、摸魚兒
〔題考〕
「摸魚」即捕魚,為宋代俚語;兒或子,為摹仿樂府曲名,故本調又稱﹝摸魚子﹞,來源已無考。又名﹝陂塘柳﹞,則取晁無咎詞:「買陂塘,旋栽楊柳」句也。是以又有﹝買陂塘﹞一名;而「買」字音諧,又愛作﹝邁陂塘﹞,均同出一源耳。更有﹝安慶模﹞一名,則已無自知所從始。
〔作法〕
本調一百十六字。起句七字,上三下四,不用韻;第四字可平。次句六字起韻,第一字可平。第三句七字,為七言仄句,但第一字不能仄。第四句六字,協仄,第一字可用仄。第五句三字協,為平仄仄,定格也。第六句十字或作上五下五,或作上三下七,均可。此處如作上五下五,則上五句法為上一下四,下五句法為上二下三;上下第一字俱可平。第七句四字協,第三字必用仄聲。第八、九句係四字對句而加一豆,「狂」「王」「有」三字均平仄不拘。末句五字協,第一字平仄可不拘,而第三字必須用仄。後起為三字句,不協韻,平仄有一定。次句六字協,句法與﹝離亭燕﹞後闋次句同。以下均與前闋第二句以下相同。
摸魚兒‧送春 張翥
漲西湖、
◆◇◇(豆)
半篙新雨,
☉◇◇◆(句)
麴塵波外風軟。
☉◇◇◆◇▲(仄韻)
蘭舟同上鴛鴦浦,
◇◇☉◆◇◇◆(句)
天氣嫩寒輕暖。
☉◆◆◇◇▲(協仄韻)
簾半卷,
◇◆▲(協仄韻)
度一縷歌雲、
☉◆◆◇◇(豆)
不礙桃花扇。
☉◆◇◇▲(協仄韻)
鶯嬌燕婉,
◇◇◆▲(協仄韻)
任狂客無腸,
◆☉◆◇◇(句)
王孫有恨,
☉◇☉◆(句)
莫放酒杯淺。
☉◆◆◇▲(協仄韻)
垂楊岸,
◇◇◆(句)
何處紅亭翠館。
☉◆◇◇◆▲(協仄韻)
如今游興全懶。
☉◇◇◆◇▲(協仄韻)
山容水態依然好,
◇◇☉◆◇◇◆(句)
惟有綺羅雲散。
☉◆◆◇◇▲(協仄韻)
君不見,
◇◆▲(協仄韻)
歌舞地、
☉◆◆(豆)
青蕪滿目成秋苑。
◇◇☉◆◇◇▲(協仄韻)
斜陽又晚,
◇◇◆▲(協仄韻)
正落絮飛花,
◆☉◆◇◇(句)
將春欲去,
☉◇☉◆(句)
目送水天遠。
☉◆◆◇▲(協仄韻)
(◇平聲 ◆仄聲 ☉可平可仄 △平韻 ▲仄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