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:

[langtc]自2022年1月5日起雅墨全球華文古典詩詞網與Facebook臉書社團古詩路結合.
本站支援使用新技術的中文網址
https://yamo.isthebe.st   https://雅墨.全球中文.myredirect.us[/langtc][langsc]自2022年1月5日起雅墨全球华文古典诗词网与Facebook脸书社团古诗路结合.
本站支援使用新技术的中文网址
https://雅墨.findhere.org   http://雅墨.全球中文.myredirect.us[/langsc]

Main Menu

最新文章

#91
藏經閣 / 白香詞譜062 醉太平
Last post by 樓子燕 - 2012-08-18, 00:55:48
六二、醉太平

〔題考〕   
魏武帝詩,有「對酒歌太平」之句;至杜牧亦有「萬國笙歌醉太平」之詩。於是被之管絃,播入樂府,即取﹝醉太平﹞為詞調名焉。「安得中山千日酒,陶然直到太平年,」亦正可為本調名稱之注腳。後又有﹝醉思凡﹞、﹝四字令﹞二名。

〔作法〕   
本調三十八字,前後闋相同。起二句平仄俱不可移易,每句第三字尤關重要,且必須去聲,則唱時方能高抗而雋永。第三句六字,第一三字平仄雖可通融,顧終以仄平平仄平平為佳。蓋此調通體拗句,以四字為主,僅此句六字,亦宜拗以相稱也。末句雖五字,實則四字句加一豆耳,即上一下四句法也。

醉太平‧閨情        劉過

    情高意真,
    ◇◇◆△(平韻)
    眉長鬢青。
    ◇◇◆△(協平韻)
    小樓明月調箏,
    ☉◇☉◆◇△(協平韻)
    寫春風數聲。
    ◆◇◇◆△(協平韻)
    思君憶君,
    ◇◇◆△(協平韻)
    魂牽夢縈。
    ◇◇◆△(協平韻)
    翠銷香暖雲屏,
    ☉◇☉◆◇△(協平韻)
    更那堪酒醒。
    ◆◇◇◆△(協平韻)

(◇平聲    ◆仄聲    ☉可平可仄   △平韻   ▲仄韻)

#92
藏經閣 / 白香詞譜061 沁園春
Last post by 樓子燕 - 2012-08-18, 00:53:27
六一、沁園春

〔題考〕   
【後漢書 竇憲傳】:「憲恃宮掖聲勢,遂以賤直請奪沁水公主園田。」後沿以「沁圜」為公主第宅之代詞,多見於唐人詩文。崔湜【侍宴長寧公主東莊】詩:「沁園東郭外,鸞駕一遊盤。」儲光羲【玉真公主山居】詩:「不言沁園好,獨隱武陵花。」吳頌【代郭令公謝男尚主表】:「門開魯館,地列沁園。」本調﹝沁園春﹞。當創始于初唐,且出自侯門,可知也。萬氏亦云:「﹝沁園春﹞是古調,作者極盛,其名最顯。」又本調亦名﹝壽星明﹞。另有﹝花發沁園春﹞與本調無涉。

〔作法〕   
本謂一百十四字。起首三句均四字,上兩句句法相同,俱為仄仄平平。(孤字可仄)第三句起平韻,重在第三字,必須用仄,是為拗句。第一、二字平仄可不拘。第四、五為四字對句,而加一字豆,第二、四字與第一、三字各可平可仄。第六句與第五句同。第七句四字協韻,平仄恰相反;然第一字亦可平。第八、九句又為四字對句,與﹝過秦樓﹞起二句同。第十句七字,第一字不拘,下三字務用平仄平,亦拗句也。第十一句三字,應作平平仄,是乃定格。第十二、第十三,實為上五下四之九字句,亦即兩句四字對偶而加一字豆;惟平仄不若第四、五句之可移易耳。後闋起首二字協韻,俱平聲。次句四字,同前闋次句。第三句八字,上一下七,蓋即前闋第十句而加一字豆也。第四句以下全與前闋同。

沁園春‧有感        陸游

    孤鶴歸來,
    ◇◆◇◇(句)
    再過遼天,
    ◆◆◇◇(句)
    換盡舊人。
    ☉☉◆△(平韻)
    念纍纍枯塚,
    ◆☉◇☉◆(句)
    茫茫夢境,
    ☉◇☉◆(句)
    王侯螻蟻,
    ☉◇☉◆(句)
    畢竟成塵。
    ☉◆◇△(協平韻)
    載酒園林,
    ☉◆◇◇(句)
    尋花巷陌,
    ☉◇☉◆(句)
    當日何曾輕負春。
    ☉◆◇◇◇◆△(協平韻)
    流年改,
    ◇◇◆(句)
    嘆圍腰帶剩,
    ◆◇◇◆◆(句)
    點鬢霜新。
    ◆◆◇△(協平韻)
    交親,
    ◇△(協平韻)
    散落如雲。
    ◆◆◇△(協平韻)
    又豈料而今餘此身。
    ◆☉◆◇◇◇◆△(協平韻)
    幸眼明身健,
    ◆☉◇☉◆(句)
    茶甘飯軟,
    ☉◇☉◆(句)
    非惟我老,
    ☉◇☉◆(句)
    更有人貧。
    ☉◆◇△(協平韻)
    躲盡危機,
    ☉◆◇◇(句)
    消殘壯志,
    ☉◇◆◆(句)
    短艇湖中閒采蓴。
    ☉◆◇◇◇◆△(協平韻)
    吾何恨,
    ◇◇◆(句)
    有漁翁共醉,
    ◆◇◇◆◆(句)
    溪友為鄰。
    ☉◆◇△(協平韻)

(◇平聲    ◆仄聲    ☉可平可仄   △平韻   ▲仄韻)

#93
藏經閣 / 白香詞譜060 齊天樂
Last post by 樓子燕 - 2012-08-18, 00:49:10
六十、齊天樂

〔題考〕   
【宋書樂志】:「英勳冠帝側,萬壽永齊天」;於是「齊天」二字,恆用以比壽。入宋,譜入樂章,成為曲名。考【宋史樂志】:「教坊樂所奏,凡十八調,四十六曲,一曰正宮調,其曲三:曰梁州、瀛府、齊天樂。」是太宗時為廟堂宴享之樂章,嗣後散入民間,遂為詞調牌名。【圖譜】不收﹝齊天樂﹞而收﹝五福降中天﹞及﹝臺城路﹞,不知即係一調異名,宜其為萬氏所嗤也。(見【詞律】)按又名﹝如此江山﹞。
 
〔作法〕   
本調一百零二字。首句七字起韻,與﹝晝夜樂﹞起句句法同。次句六字,必作平平仄平平仄,不可移易。第三、第四為四字對句,平仄亦有一定。第五句六字,語氣承上兩句而協韻,第一字可仄。第六句四字,協韻,平仄不能易。第七句五字,句法上一下四,第二字平仄不拘。第八句四字,協韻,與上句語氣呼應,不啻上五下四之九字句。第九句十一字,上為四字豆,平仄不能易;下「獨」字可平可仄,而不可用上去,音律所關也。後闋首句六字,協韻,應作平平仄平仄仄,定格如是,不可移易。次句五字,與下句四字,自相呼應,平仄俱有一定;惟五字句法,有作上一下四者。第四至第九句,與前闋第三至第八句同;惟結句九字,上四字豆亦同前,下五字當作上三下二,而平仄不可移易耳。

齊天樂‧蟋蟀        姜夔

    庾郎先自吟愁賦,
    ☉◇☉◆◇◇▲(協仄韻)
    淒淒更聞私語。
    ◇◇◆◇◇▲(協仄韻)
    露濕銅鋪,
    ◆◆◇◇(句)
    苔侵石井,
    ◇◇◆◆(句)
    都是曾聽伊處。
    ☉◆☉◇◇▲(協仄韻)
    哀音似訴,
    ◇◇◆▲(協仄韻)
    正思婦無眠,
    ◆☉◆◇◇(句)
    起尋機杼。
    ◆◇◇▲(協仄韻)
    曲曲屏山、
    ◆◆◇◇(豆)
    夜涼獨自甚情緒。
    ◆◇☉◆◆◇▲(協仄韻)
    西窗又吹暗雨。
    ◇◇◆◇◆▲(協仄韻)
    為誰頻斷續,
    ◆◇◇◆◆(句)
    相和砧杵。
    ◇◆◇▲(協仄韻)
    候館吟秋,
    ◆◆◇◇(句)
    離宮弔月,
    ◇◇◆◆(句)
    別有傷心無數。
    ☉◆◇◇◇▲(協仄韻)
    豳詩漫與,
    ◇◇◆▲(協仄韻)
    笑籬落呼燈,
    ◆☉◆◇◇(句)
    世間兒女。
    ◆◇◇▲(協仄韻)
    寫入琴絲,
    ◆◆◇◇(豆)
    一聲聲更苦。
    ◆◇◇◆▲(協仄韻)

(◇平聲    ◆仄聲    ☉可平可仄   △平韻   ▲仄韻)
#94
藏經閣 / 白香詞譜059 南浦
Last post by 樓子燕 - 2012-08-18, 00:46:55
五九、南浦

〔題考〕   
自屈原【九歌】:「予交手兮東行,送美人兮南浦」,始言南浦之後,「南浦」遂為送別之地。用之於賦,如「送君南浦。傷如之何!」(江淹【別賦】)用之於詩,如「南浦離別處,東風杜蘭多。」(武元衡【送柳郎中詩】)用之樂府,如「北梁辭歡宴,南浦送佳人。」(謝眺【鼓吹遠送曲】)「自從南浦別,愁見丁香結。」(牛嶠【感恩多詞】)皆是也。然南浦,實有其地;考【方輿攬勝】:「武昌路有南浦,在江夏南,離騷云:『送美人兮南浦。』」【江夏記】:「南浦,在江夏縣南三里,商旅往來,皆于浦停泊。」李白【江夏行】:「適來往南浦,欲問江西船。」則南浦實在江夏,(今湖北武昌)非止送別地之泛稱也。本調調名,蓋混言之;顧其所本可知已。
 
〔作法〕   
本調一百零五字。首句與﹝感皇恩﹞首句同。次句九字,上三下六,起仄韻,「一」字可乎。第三句與首句同,惟第一字可仄。第四句亦九字,上三下六,上三字作平平仄,不可移易;下六字第一字可平可仄。第五句四字,第六句七字,亦即上四下七之十一字句,平仄不能移易。第七句四字,亦有不協韻與結句九字相連,或作上六下七,或作上七下六者;然均屬變體,非定格也。此句與末二句,惟「偶」與「一」可平仄不拘,餘不能易。後闋起句六字,平仄一定。次句五字亦然。第三句四字,協韻,第一字可仄。以下全與前闋同。

南浦‧春暮        程垓

    金鴨懶薰香,
    ◇◆◆◇◇(句)
    向晚來、
    ◆◆◇(豆)
    春酲一枕無緒。
    ◇◇☉◆◇▲(協仄韻)
    濃綠漲瑤窗,
    ☉◆◆◇◇(句)
    東風外、
    ◇◇◆(豆)
    吹盡亂紅飛絮。
    ☉◆◆◇◇▲(協仄韻)
    無言佇立,
    ◇◇◆◆(句)
    斷腸惟有流鶯語。
    ◆◇◇◆◇◇▲(協仄韻)
    碧雲欲暮,
    ◆◇◆▲(協仄韻)
    空惆悵韶華,
    ◇☉◆◇◇(句)
    一時虛度。
    ☉◇◇▲(協仄韻)
    追思舊日心情,
    ◇◇◆◆◇◇(句)
    記題葉西樓,
    ◆◇◆◇◇(句)
    吹花南浦。
    ☉◇◇▲(協仄韻)
    老去覺歡疏,
    ☉◆◆◇◇(句)
    傷春恨、
    ◇◇◆(豆)
    都付斷雲殘雨。
    ☉◆◆◇◇▲(協仄韻)
    黃昏院落,
    ◇◇◆◆(句)
    問誰猶在憑欄處。
    ◆◇◇◆◇◇▲(協仄韻)
    可堪杜宇,
    ◆◇◆▲(協仄韻)
    空只解聲聲,
    ◇☉◆◇◇(句)
    催他春去。
    ☉◇◇▲(協仄韻)

(◇平聲    ◆仄聲    ☉可平可仄   △平韻   ▲仄韻)

#95
藏經閣 / 白香詞譜058 祝英台近
Last post by 樓子燕 - 2012-08-18, 00:44:27
五八、祝英台近

〔題考〕   
祝英臺與梁山伯事,為中國男女因戀愛而殉身相傳最早而最普遍者。據寧波府志:「東晉穆帝時,會稽 梁處仁,字山伯,從師過錢唐,逢一土子同渡,自稱上虞祝貞,字信齋。同學三年,祝先歸,梁後訪之,則為祝氏九娘英臺也。梁求婚,協已許字鄮城馬氏。梁後為鄮今,旋卒。祝適馬氏,過梁家,臨奠哀慟,地裂,並埋焉。」是梁祝事,發生於浙江,時則東晉。顧據【勞久雜記】,則謂「梁祝為孔子弟子,曲阜孔廟,有梁祝讀書處。」則又事出山東,而時遠在春秋矣。復考【宜興荊溪新志】,謂「梁祝在宜興善權山碧蘚巖讀書,同宿三年,善權寺後有石刻,大書『祝英臺讀書處』。」則又事出江蘇。而蔣薰【留素堂集】,且謂「清水及舒城,並有祝英臺墓。」則又在甘肅及安徽矣。總之,梁祝事為千古所艷稱,流傳甚廣,各處遺跡,未必真確,而民間傳說漸近神話。於是傳祝陵山中,杜鵑開時,輒有大蝶雙飛不散,乃是二人精魂。【荊溪新志】吳中呼黃色蝴蝶為梁山伯,墨色為祝英臺,謂死後焚衣所化。【勞久雜記】此哀感頑艷之事跡,久據歷來一般人心目之中,傳會牽摭,俯拾即是。本曲創始於宋,即以名調亦可見故事由來之久矣。本謂或無「近」字,又名﹝月底修蕭譜﹞。
 
〔作法〕   
本調七十七字。首二句三字對偶,起韻,平仄不可移易。第三句五字,第一字可仄,尾三字作仄平仄拗句,乃定格也。第四句九字,上四下五,第一字平仄不拘。第五句六字,第一、三字平仄不拘。第六句四字;平起仄收,不用韻;顧第一字亦可仄。最好語氣與上句相連,合為十字一句。第七句七字,上三下四,「誰」、「流」二字可仄。後闋換頭,起為三字拗句,協仄韻,平仄不可稍移。第二句六字,上三字平仄不拘;惟當斟酌者,不宜四箇仄聲相疊,即如第二字用仄,則第三字宜平耳。以下均與前闋同。

祝英台近‧春晚        辛棄疾

    寶釵分,
    ◆◇◇(句)
    桃葉渡,
    ◇◆▲(仄韻)
    煙柳暗南浦。
    ☉◆◆◇▲(協仄韻)
    怕上層樓、
    ☉◆◇◇(豆)
    十日九風雨。
    ☉◆◆◇▲(協仄韻)
    斷腸點點飛紅,
    ☉◇☉◆◇◇(句)
    都無人管,
    ☉◇◇◆(句)
    倩誰喚、
    ◆☉◆(豆)
    流鶯聲住。
    ☉◇◇▲(協仄韻)
    鬢邊覷,
    ◆◇▲(協仄韻)
    試把花卜歸期,
    ☉☉☉◆◇◇(句)
    才簪又重數。
    ☉◇◆◆◇▲(協仄韻)
    羅帳燈昏、
    ☉◆◇◇(豆)
    哽咽夢中語。
    ☉◆◆◇▲(協仄韻)
    是他春帶愁來,
    ☉◇☉◆◇◇(句)
    春歸何處,
    ☉◇◇▲(協仄韻)
    卻不解、
    ◆☉◆(豆)
    帶將愁去。
    ☉◇◇▲(協仄韻)

(◇平聲    ◆仄聲    ☉可平可仄   △平韻   ▲仄韻)

#96
藏經閣 / 白香詞譜057 瀟湘夜雨
Last post by 樓子燕 - 2012-08-18, 00:41:47
五七、瀟湘夜雨

〔題考〕   
瀟湘為瀟水與湘水之合流,在今湖南零陵縣北;而自古傳說,每兩相關連。【山海經】:「洞壁之山,帝之二女居之;是常游於瀟湘之淵,出入必以飄風暴雨。」黃潛【山水圖】詩:「歲宴高堂空四壁,一簾煙雨夢瀟湘。」唐宋以還,且以「瀟湘雨「為天下勝景之一。【夢溪筆談】:「度支員外郎宋迪,工畫,尤善為平遠山水;其得意者,有平沙落雁、遠浦歸帆、山市晴嵐、江天暮雪、洞庭秋月、瀟湘夜雨、煙寺晚鐘、、漁村夕陽,謂之八景。好事者多傳之。」本詞調名,即本於比焉。
 
〔作法〕   
本調九十三字,與﹝滿庭芳﹞格調極近;萬氏【詞律】則以為前後兩七字句,對偶整齊,揣其音響,與﹝滿庭芳﹞相去甚遠,其為另一調無疑。起用四字對句,不用韻;首句第一字,次句第一、三字,均可仄。第三句六字,起平韻,與﹝河滿子﹞次句同。第四句七字,協平,為平起平收之七言句。第五、第六句,則為七字對句,句法俱上三下四,平仄不可移易。結為四字兩句,如三字豆,故亦可作十一字句讀,語氣須貫,而平仄不可移易。後闋換頭,作四字三句,各句首字,及次句第三字,俱平仄不拘。第四、第五,亦為四字兩句,加一字豆,故「煩」「巷」二字,可仄可平。第六、第七,與前闋第五、六句同。結末十二字,句法全與前同;所異者,上三字可獨立成句,而次四字可略頓作豆耳。與﹝滿庭芳﹞結句無異。

瀟湘夜雨‧燈花        趙長卿

    斜點銀缸,
    ☉◆◇◇(句)
    高擎蓮炬,
    ☉◇☉◆(句)
    夜寒不耐微風。
    ☉◇☉◆◇△(平韻)
    重重簾幕掩堂中。
    ☉◇☉◆◆◇△(協平韻)
    香漸遠、
    ◇◆◆(豆)
    長煙裊穟,
    ◇◇◆◆(句)
    光不定、
    ◇◆◆(豆)
    寒影搖紅。
    ◇◆◇△(協平韻)
    偏奇處、
    ◇◇◆(豆)
    當庭月暗,
    ◇◇◆◆(句)
    吐焰如虹。
    ◆◆◇△(協平韻)
    紅裳呈艷,
    ☉◇◆◆(句)
    麗蛾一見,
    ☉◇☉◆(句)
    無奈狂蹤。
    ☉◆◇△(協平韻)
    試煩他纖手,
    ◆☉◇◇◆(句)
    卷上紗籠。
    ☉◆◇△(協平韻)
    開正好、
    ◇◆◆(豆)
    銀花照夜,
    ◇◇◆◆(句)
    堆不盡、
    ◇◆◆(豆)
    金粟凝空。
    ◇◆◇△(協平韻)
    叮嚀語,
    ◇◇◆(句)
    頻將好事、
    ◇◇◆◆(豆)
    來報主人公。
    ☉◆◆◇△(協平韻)

(◇平聲    ◆仄聲    ☉可平可仄   △平韻   ▲仄韻)

#97
藏經閣 / 白香詞譜056 賀新郎
Last post by 樓子燕 - 2012-08-18, 00:39:25
五六、賀新郎

〔題考〕   
本作﹝賀新涼﹞。詞話:「東坡守杭州,湖中宴會,有官妓秀蘭後至,問其故,以結髮沐浴忽覺困倦對,座客頗恚恨,東坡作﹝賀新涼﹞詞以解之;即「乳燕飛華屋」一闋也。」「涼」「底」一音之轉,後遂沿作﹝賀新郎﹞。又因坡詞有「乳燕」句,因又名﹝乳燕飛﹞。據【圖譜】及【詞律】所載,又有﹝金縷曲﹞、﹝金縷歌﹞、﹝金縷衣﹞、﹝貂裘換酒﹞、﹝風敲竹﹞等名,大都取名人所填詞句,以為異名耳。
 
〔作法〕   
本調一百十六字。首句五字起韻,句法與﹝水調歌頭﹞首句,僅差第三字用平耳。第二、三句均四字句,上加三字豆,中惟「庭」字可仄;餘有定格,不能移易。第四句為七字句,第一、三、六字可仄。第五句六字,協韻,為平仄平平仄仄,一字不可移易。第六句七字,上三下四,協韻,第二字「玉」可作平,第七句與第四句同。第八句八字,上三下五,第四字平仄不拘,結句六字,士三下三,協饋;依定格,必作平仄仄,仄平仄,不可易也。後闋換頭。首句七字,為平起仄協七言句;但平仄不可稍稍通融。餘與前闋相同。

賀新郎‧春閨        李玉

    篆縷銷金鼎,
    ☉◆◇◇▲(協仄韻)
    醉沉沉、
    ◆◇◇(豆)
    庭陰轉午,
    ☉◇◆◆(句)
    畫堂人靜。
    ☉◇◇▲(協仄韻)
    芳草王孫知何處,
    ◇◆☉◇◇☉◆(句)
    惟有楊花糝徑。
    ☉◆◇◇◆▲(協仄韻)
    漸玉枕、
    ◆☉◆(豆)
    騰騰春醒。
    ◇◇◇▲(協仄韻)
    簾外殘紅春已透,
    ☉◆☉◇◇◆◆(句)
    鎮無聊、
    ◆◇◇(豆)
    殢酒懨懨病。
    ☉◆◇◇▲(協仄韻)
    雲鬢亂、
    ◇◆◆(豆)
    未□整。
    ◆◇▲(協仄韻)
    江南舊事休重省。
    ◇◇◆◆◇◇▲(協仄韻)
    遍天涯、
    ◆◇◇(豆)
    尋消問息,
    ◇◇◆◆(句)
    斷鴻難倩。
    ◆◇◇▲(協仄韻)
    月滿西樓憑欄久,
    ☉◆☉◇◇☉◆(句)
    依舊歸期未定。
    ☉◆◇◇◆▲(協仄韻)
    又只恐、
    ◆☉◆(豆)
    瓶沉金井。
    ◇◇◇▲(協仄韻)
    嘶騎不來銀燭暗,
    ☉◆☉◇◇☉◆(句)
    枉教人、
    ◆◇◇(豆)
    立盡梧桐影。
    ☉◆◇◇▲(協仄韻)
    誰伴我、
    ◇◆◆(豆)
    對鸞鏡。
    ◆◇▲(協仄韻)

(◇平聲    ◆仄聲    ☉可平可仄   △平韻   ▲仄韻)
#98
藏經閣 / 白香詞譜055 好事近
Last post by 樓子燕 - 2012-08-18, 00:37:32
五五、好事近

〔題考〕   
唐 宋時,民間所稱「好事」一語,其義有二:(一)本於【孟子】:「好事者為之也。」沿為喜好事故之詞。好讀去聲,呼報切;如杜甫詩:「舊來好事今能否?老去新詩傳與誰?」白居易詩:「門以招賢盛,家因好事貧。」【圖畫寶鑑】載米元章謂:「好事家與賞鑑家,自是兩等,家多資方,貪名好勝,遇物收置,不過聽聲,此謂好事。」皆是也。(二)謂慈善事業曰好事;【五代史唐明宗紀】:「穀帛賤,民無疾疫,則欣然曰:『吾何以堪之?當與公等作好事以報上天。』」【錄異記】:「嘉陵江側,有婦人,自稱十八姨,往來民家,不飲不食;每教諭於人,但作好事,莫違負神明。」本調調名取義,必居二者之一。至「近」字,在詞牌中,與「今」「引」「慢」等相類,為表曲類之區別,與節奏之不同,與調名本義,羌無關涉。乃後世稱男女愛戀之事曰好事:以李漁【蜃中樓傳奇】有「可見從來好事,畢竟多磨」之句,於是以「好事多磨」一成語中之「好事」,訓﹝好事近﹞之「近」為遠近之近,義似「佳期近矣」,貫非所本也。又本調亦名﹝釣船笛﹞。
 
〔作法〕   
本調四十五字。首句與﹝訴衷情﹞第二句同。次句與﹝昭君怨﹞首句同。第三句同次句,但不用韻。第四句五字,為仄平平平仄,不可移易;【詞律】注第二字可仄,終屬不宜。且句法為上一下四,亦定格也。後闋換頭。首為七言句,平起平收,與﹝訴衷情﹞第一句同而不用韻。次句五字協韻,第一、二字可作平,為平平仄平仄,拗句也。(詩中拗句,重在第三字,必須用仄。)末兩句之法,與前闋同。

好事近‧初夏        蔣子雲

    葉暗乳鴉啼,
    ☉◆◆◇◇(句)
    風定老紅猶落。
    ☉◆☉◇◇▲(協仄韻)
    蝴蝶不隨春去,
    ☉◆☉◇◇◆(句)
    入燻風池閣。
    ◆◇◇◇▲(協仄韻)
    休歌金縷勸金卮,
    ☉◇☉◆◆◇◇(句)
    酒病煞如昨。
    ☉☉◆◇▲(協仄韻)
    簾捲日長人靜,
    ☉◆☉◇◇◆(句)
    任楊花飄泊。
    ◆◇◇◇▲(協仄韻)

(◇平聲    ◆仄聲    ☉可平可仄   △平韻   ▲仄韻)
#99
藏經閣 / 白香詞譜054 感皇恩
Last post by 樓子燕 - 2012-08-18, 00:35:14
五四、感皇恩

〔題考〕   
【南部新書】云:「天貿十三載,始改﹝金風調蘇幕遮﹞為﹝感皇恩﹞。按張說﹝蘇摩遮﹞詩:「摩遮本出西海胡,琉璃寶殿紫髯鬍;聞道皇恩遍宇宙,來將砍舞助歡娛。」中有「皇恩」語,而﹝蘇幕遮﹞又為胡語,名未雅馴,因取張詞改為﹝感皇恩﹞(參閱﹝蘇幕遮﹞題考)顧兩調字句及音律,各不相同,殆改名後復改調耳。
 
〔作法〕   
本謂六十七字。首句五字,為五言平收詩句,不起韻;第一字可仄。次句四字,仄韻,與﹝踏莎行﹞次句同。第三句七字拗句,末三字用仄平仄,係定格也;與﹝青玉案﹞後闋第二句同。第四、第五,實即十字一句,上四下六,自相呼應;上句第一字,與下句第一、三字,均平仄不拘。第六句五字,與﹝菩薩蠻﹞後闋起句同。末句三字,協韻,為平平仄,不可移易。後闋換頭,起為四字句,不用韻,第一字可仄。次句第一、三字俱可平仄不拘。餘與前同。

感皇恩‧入京        趙企

    騎馬踏紅塵,
    ☉◆◆◇◇(句)
    長安重到。
    ☉◇◇▲(協仄韻)
    人面依然似花好。
    ☉◆◇◇◆◇▲(協仄韻)
    舊情才展,
    ☉◇◇◆(句)
    又被新愁分了。
    ☉◆☉◇◇▲(協仄韻)
    未成雲雨夢,
    ☉◇◇◆◆(句)
    巫山曉。
    ◇◇▲(協仄韻)
    千里斷腸,
    ☉◆◆◇(句)
    關山古道。
    ☉◇☉▲(協仄韻)
    回首高城似天杳。
    ☉◆◇◇◆◇▲(協仄韻)
    滿懷離恨,
    ☉◇◇◆(句)
    付與落花啼鳥。
    ☉◆☉◇◇▲(協仄韻)
    故人何處也,
    ☉◇◇◆◆(句)
    青春老。
    ◇◇▲(協仄韻)

(◇平聲    ◆仄聲    ☉可平可仄   △平韻   ▲仄韻)

#100
藏經閣 / 白香詞譜053 昭君怨
Last post by 樓子燕 - 2012-08-18, 00:33:04
五三、昭君怨

〔題考〕   
﹝昭君怨﹞本琴曲名。【琴曲譜錄】:「中古琴弄名有﹝昭君怨﹞,明妃製。」又琴操:「齊國王穰,以其女昭君,獻之元帝,帝不之幸。後欲以一女賜單于,昭君請行。及至,單于大悅。昭君恨帝始不見遇,乃作怨思之歌。」故李商隱詩有「七彈﹝明君怨﹞,一去怨不回」之句。(晉人避司馬昭之諱,昭君改稱明君)。至隋唐由樂府而入長短句,浸成詞曲名。清毛先舒【詞學全書】云:「漢 王昭君作怨詩,入琴操,樂府吟嘆曲,有﹝王明君﹞,蓋石崇擬作,以教綠珠;隋唐相沿有此曲。」詞調多取名於琴曲;觀此,可知本調調名之由來已。又本調亦名﹝一痕沙﹞、﹝宴西園﹞。
 
〔作法〕   
本調四十字,前後闋相同。第一、二、三句,正與﹝如夢今﹞句法相同;惟﹝如夢今﹞第三句不用韻,此則換用平韻。第四句三字,即協平韻,句法為仄平平,不可移易。

    春到南樓雪盡,
    ☉◆☉◇☉▲(仄韻)
    驚動燈期花信。
    ☉◆☉◇☉▲(協仄韻)
    小雨一番寒,
    ☉◆◆◇△(換平韻)
    倚欄干。
    ◆◇△(協平韻)
    莫把欄干頻倚,
    ☉◆☉◇☉▲    (三換仄韻)
    一望幾重煙水。
    ☉◆☉◇☉▲(協三仄韻)
    何處是京華,
    ☉◆◆◇△(四換平韻)
    暮雲遮。
    ◆◇△(協四平韻)

(◇平聲    ◆仄聲    ☉可平可仄   △平韻   ▲仄韻)

Powered by EzPorta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