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:

[langtc]自2022年1月5日起雅墨全球華文古典詩詞網與Facebook臉書社團古詩路結合.
本站支援使用新技術的中文網址
https://yamo.isthebe.st   https://雅墨.全球中文.myredirect.us[/langtc][langsc]自2022年1月5日起雅墨全球华文古典诗词网与Facebook脸书社团古诗路结合.
本站支援使用新技术的中文网址
https://雅墨.findhere.org   http://雅墨.全球中文.myredirect.us[/langsc]

Main Menu

何謂娑婆世界?

作者 樓子燕, 2012-10-23, 09:42:43

樓子燕

何謂娑婆世界?

   先解釋佛法中所謂的「世界」。
   世界,梵語為Loka,世為遷流之義,謂過現未時的遷行;界為具東西上下方位的界畔,即有情依止之處所。亦作世間講。
   世界分為有情世間和器世間。有情世間,名為正報,是由業因所感的正果,指有情──有情識的眾生──的肉體和精神而研;器世間,又名依報,為有情所依,是指山河大地,衣服飲食的總稱而言。
   有情世間有六道眾生,六道是指地獄,惡鬼,畜生,人,阿修羅,天道;六道眾生生存於欲,色,無色三界中。
   所謂欲界,是此界眾生有睡眠,飲食,男女欲,故名欲界;色界則無此三欲,惟有殊勝的形色;無色界無三欲,無形色,只有精神存在。

   佛經上說,三界以須彌山為中心,總名一須彌界。這樣的須彌界並非一個,而是遍存於虛空,須彌山在大海中,四面有四大部洲:東毘提訶,西瞿陀尼,北拘羅,和南閻浮提,以我們的世界來說,我們住在南閻浮提洲,此四洲亦在海中,各洲的周圍又有許多小島,此之外有七重海,七重山,一層層圍繞,最外有一鐵圍山,為一世界(橫)的邊界;須彌山的中間,四方有四嶽,即四天王眾天的住所,山頂,帝釋天與四方各八輔丞共治,所以名為忉利──三十三天,再往上,有夜摩天,兜率天,他化天,他化自在天,此六天合稱欲界六天,他化自在天有魔宮,為魔所居處,以上即達到色界的梵天,分初禪,二禪..四禪,若破魔得解脫,即住此梵天,神格的大梵天,即稱一切世界主,造物主,因世界形成時,由他先開始;每個禪天各有三天,四禪之上還有無想天,及佛教聖者所居之五不還天,這十八天為色界,最高者稱色究竟天。四禪為佛陀時代常修禪定之處,所以禪定的種種功德都在第四禪中,又依唯識的定果,立四無色界,即先觀物境空,名空無邊處,次觀但唯有識,名識無邊處,在觀識也不可得,名無所有處,這三者類似唯識的相似證得三性,進一步,無所有性也遣離了,到達非有想非無想處;這無色界是個人的,而且沒有物質的。
   從四洲到梵天,名一小世界,集一千個這樣的小世界,上有二禪統轄名小千世界;集一千個小千世界,名中千世界,上有三禪統攝;一千個中千世界,名大千世界,上有四禪統攝,這一層層三千個大千世界,稱三千大千世界。這樣的世界存在於虛空中有無量數個。
   世界,在空間上說,虛空無盡,在時間上說,溯之無始,追之無終;在因果法則上說,一說因前複有因,果後複有果,因果無始終,時間亦無始終;另一方面,有生即有滅,有成即有壞,因此有成住壞空四個時期,不斷迴圈連續,無始無終。成劫是世界組成期,住劫是有情安住期,壞劫是漸趨破壞期,空期是完全崩潰期,如是再成,周而復始。

   劫為梵語Kapa,譯為長時,世界成住壞空為一大劫,分成住壞空等四中劫,每一中劫有二十小劫,一小劫的時間,從人壽最高數──八萬四千──每百年減一歲,減到人最低壽──十歲──再由此每百年增一歲,增至最高數。
   這無邊際的空間,無始終的時間,無量數的眾生,依因果法而生而有,而變而滅,就是佛法所說的世界。
   三千大千世界總稱之為「娑婆世界」。娑婆,又作沙訶,梵語Saha ,譯曰忍土,能忍也,此界眾生安忍於三界,安於十惡(1殺害、2偷盜、3邪淫、4妄語、5兩舌、6惡口、7綺語、8貪、9瞋、10癡)忍受三毒,及諸煩惱,而不肯出離,故名為忍。又菩薩行利樂時,堪受諸苦惱之義,表其無畏與慈悲。故又作"苦樂"此界眾生有貪嗔癡等煩惱之過,人的一生都是在苦與樂之中,交替不斷,眾生忍之,故名,為一佛攝化之境。所謂娑婆國土為三惡五趣雜會之所。


   故,我詩中苦渡的娑婆世界,狹義的說,就是指我們所在的這個苦難的世界。而這苦難世界,也便是永遠存在缺憾而不得完美的世界。佛經稱為五濁惡世。所謂五濁即是劫濁、見濁、煩惱濁、眾生濁、命濁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附注:五濁

一、劫濁:
人壽本為八萬四千歲,後因德薄,而壽亦每百年遞減一歲,減至二萬歲時,即步入劫濁。可知人壽自二萬歲至十歲之間,再由十歲至二萬歲之間,皆是劫濁時代。劫本是時間之名,原無所謂清濁,而造成「濁」的,即是人的煩惱,故劫濁無體,因後四濁而構成為「濁」的根源。

二、見濁:
見即眾生的見惑,因見解不正,迷惑惡見,故稱見惑。即身見、邊見,邪見、見取見、戒禁取見之五類惡見。名為五利使,皆屬見濁範圍。

三、煩惱濁:
即六根對六塵,所生起的貪、瞋,癡、慢、疑、五種思惑,亦名五鈍使,即是煩惱濁。

四、眾生濁:
因見濁和煩惱濁的結果,使眾生的福報漸衰苦報增重,變為心鈍體弱,多逢災禍,名眾生濁。

五、命濁:
眾生因煩惱叢集,心身交瘁,因之壽命縮短,其間老病侵乘,生滅變幻,一旦無常,便成異物,名為命濁。

Powered by EzPortal